寒疫论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古病名。①水毒病的通称。《诸病源候论·水毒候》:“自三吴已东及南诸山郡山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通呼溪病,其实有异。”②又指无疮的水毒病。《诸病源候论·水毒候》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证名。指目视昏矇不清。多由阳明腑热炽盛,邪热上蒸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本义》:“其目
【介绍】:见余霖条。
古代藉服用炼成的丹药和其它药物以求长生,这些药物统称外丹。
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介绍】:唐代医生。蜀(今四川)人。生平欠详,其医术传给沈应善。
即养阴解表。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曲鳅。系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痈。多因胆经积热流入膀胱经而成。或因患肢破损,湿疹糜烂等感毒诱发。初起木硬肿痛,皮色微红,或焮热色赤,肿块形成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自感恶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