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湿痢

寒湿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症因脉治》卷四:“寒湿痢之症,初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疼呕吐不食,不作渴,痢下脓血,或下黑水,腹反不痛。”治疗如身痛发热,脉浮紧者,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呕吐饱闷,脉长者,干葛平胃散和胃宽胸小水不利者,散表利湿五苓散。《时病论》卷三:“夫寒湿之为痢也,腹绵痛而后坠,胸痞闷而不渴;不思谷食,小便清白或微黄,痢下色白,或如豆汁,脉缓近迟之象,宜用温化湿邪法加木香治之。”参见湿痢寒痢冷痢、痢疾条。

猜你喜欢

  • 养生论

    养生著作,三国·嵇康著。景元中(206-263)被司马昭杀害。此文当在公元263年以前写成,是古代养生学著述中较早的一篇。该文存梁昭明太子《文选》中。其中有一段重要佚文未被选入,后载入《医心方》。佚文

  • 清热镇惊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柴胡、薄荷、麦门冬、栀子、黄连、龙胆草、茯神、钩藤、甘草、木通、灯心、竹叶。水煎,调朱砂末服。治小儿急惊,壮热烦急,面红唇赤,痰壅气促,牙关紧急,二便秘涩,脉洪数

  • 黄帝内经

    医经名著。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18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9卷。书中以医学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

  • 泻方补圆

    刺法术语。指针刺应根据气血盛衰而施行补泻之法。《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纳)针,乃复侯其方吸而转针,乃复侯其方呼而徐引针,故

  • 土知母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鸢尾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 骨羡疮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六。由风热郁滞肌肤所致。其症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初起皮肤瘙痒剧烈,继起燎浆水泡,搔破后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

  • 冷积

    病证名。积痛之一。脾胃虚冷,感受寒邪积滞于中而致的腹痛。症见形寒,面色白,腹痛不思饮食,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通镇痛,散寒去积。用温脾汤加减。

  • 铁脚威灵仙

    见《本草纲目》。即威灵仙。详该条。

  • 过庭录存

    见继志堂医案条。

  • 灸师

    指专以灸法治病的医师。唐·韩愈《昌黎先生集》:“灸师施艾炷,酷似猎火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