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淋

子淋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指妊娠期小便淋漓疼痛。孕妇因阴虚实热湿热气虚等原因,致使膀胱气化不行,出现小便频数,点滴而下,淋漓疼痛的病症。阴虚者,为阴亏肾水不足,脬为火灼,津液涩少,故小便淋痛,兼见两颧渐红,心烦不宁,治宜清热滋阴通淋,用知柏地黄丸;实热者,为心移热于小肠,传入膀胱,灼伤津液,兼见口苦口渴、口舌生疮,治宜清热泻火通淋,用导赤散;湿热者,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兼见肢体倦怠,小便涩痛,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用五淋散;气虚者,因中气素虚,胎长膀胱受迫,气虚不能约制其水,兼见小便不能约制,溺后痛甚,治宜益气止淋,用益气止淋汤(《女科正宗》: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麦冬、益智仁升麻甘草)。

猜你喜欢

  • 白苔中红舌

    舌四边有白苔,舌心无苔而红的舌象。无苔部分属气津耗损,舌边周有白苔,是邪在太阳或少阳见证(见《伤寒舌鉴》)。当于祛邪治法中照顾气津。

  • 延寿果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蕨麻之别名,详该条。

  • 气郁吐血

    病证名。指气机郁结不舒所致的吐血。《医贯·血症论》:“但郁之一字,不但怒为郁,忧为郁,怒与忧固其一也。若其人素有阴虚火证,外为风寒暑湿所感,皮毛闭塞即为郁。郁则火不得泄,血随火而妄行。郁于经络,则从鼻

  • 国医制药学

    见修事指南条。

  • 呕吐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古代文献有将呕吐区分者,谓声物俱出为呕,有物无声为吐。现一般将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者,总称呕吐。可分虚实两类。《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

  • 小儿医

    古代对儿科医生的称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 手锐

    掌后小指侧的高骨处,即手的锐骨部。《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其病实则手锐掌热。”

  • 玄英石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 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小儿骤受惊忤,惊则气散神浮,引起发热。症见遍身发热,夜间尤甚。外无表症,内无宿滞,但见额上及眉宇间赤色,印堂青色,烦躁不宁,易从睡梦中惊醒。治宜清热镇惊,用抱龙丸;虚

  • 五阳

    五脏的阳气。《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己布,疏涤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