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统指无外伤、外感所致的鼻衄。《症因脉治》卷二:“内伤衄血之症,身无表邪,目睛或黄,五心烦热,鼻孔出血。”常由肺热上壅、胃热熏蒸、肝火上炎、阴虚火浮等因所致。因肺热者,伴见口干鼻燥,或见咳呛。治
病名。见《张氏医通》。指喉风发病急骤,快如走马之势,故名。多由血热气盛,肺胃火炽,毒火上冲咽喉所致。《喉科种福》卷四:“走马者,言其迅速之至。有头痛身疼,面赤口红,颈项肿痛,牙关紧闭,痰响若拽锯,声音
病证名。指呃逆之属热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阳症,发热口苦,胸满脉数,宜橘皮竹茹汤,或小柴胡汤加橘皮、竹茹。”参见咳逆、呃逆条。
见泪孔条。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证名。①指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
见《此事难知》。伤寒由太阳经径传厥阴经,称巡经得度传。因其他阴经不上头部,只有厥阴肝经和督脉上行,与足太阳交于巅顶百会穴之故。
病名。指癫狂因痰热所致者。见《疑难急症简方》。治宜补脾消痰。方用化狂丹等。参见狂、癫狂条。
古解剖部位名。指可以活动的关节。《伤科汇纂》卷三:“骨髎者,两骨相交活动之处也。如杵之臼,如肩之枢,又如桔槔之有机。以筋联络之,故能转运而不碍。”
病名。是指梅毒晚期出现的皮肤及脏腑病症。见《霉疮秘录》。又名杨梅痈漏,由梅疮毒邪侵入四肢骨骸关窍之中,走窜经络而成。初起筋骨疼痛,随处结肿,皮色如常,溃烂时色呈紫黑,腐臭不堪;甚者可致脑顶塌陷、鼻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