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目病

妊娠目病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多属热症。因孕后胎热有火所致。如气分有热者,症见旋螺突起瞳人散大,治宜清火,泻气分之热,方用天门冬饮血分有热者,症见瘀血凝翳,治宜清火,泻血分之热,方用保胎清火汤;心脾壅热者,症见目赤烦闷,治宜清火,泻心脾壅热,方用简易知母汤(知母、麦冬、茯苓黄芩黄芪甘草桑皮竹沥);外感风邪者,症见眼花头昏,治宜清火,驱风邪,方用芎苏散胎气受伤邪热上攻者,症见眼昏生花,治宜清火泻热,方用消风散

猜你喜欢

  • 捻转法

    指针刺时,使针体作左右旋转的一种基本针刺手法。通常以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针即呈旋转状。捻转幅度的大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180°左右的称小幅度捻转;360°以上的称大幅度捻转

  • 视歧

    证名。指目视一物为两的证候。出《灵枢·大惑论》。亦作视一为二证、目视一物为两候。《灵枢·大惑论》:“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指汇聚于目中五脏六腑之精气,中邪而失却协

  • 内衄

    病证名。①呕血的一种表现。《千金要方》卷十二:“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

  • 海白菜

    见《中药志》。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 乌痧胀

    病名。干霍乱之俗称。《医学心悟·伤暑》:“谓干霍乱证,世俗名搅肠痧、乌痧胀。”详干霍乱条。

  • 金盆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 灸法秘传

    书名。1卷。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刊于1883年。内容有正面(穴)图、背面(穴)图、指节图、灸盏图、灸药神方、灸法禁忌、应灸七十症(为中风、尸厥等病的灸法取穴)。书末由刘国光氏附入太乙神针方及雷火针

  • 捏中指中节法

    自我按摩方法名。手握拳,拇指捏住中指中节,两掌面相合,放于两大腿之中,用力紧挟。《寿世保元·伤寒》:“病人用大指捏住中指中节,紧捏莫放,十指俱屈,合掌夹在两大腿中,紧紧坐住,待良久汗自出。”用治伤寒无

  • 月经滞涩

    病证名。是指经行涩滞不爽。《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治妇人月经滞涩,调顺荣气,姜黄散方(姜黄半两,丁香半两,当归炒一两,芍药一分,右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二)。”参见经行后期、月

  • 百谷丸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即大健脾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