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

猜你喜欢

  • 启窍丹

    《疡医大全》卷十三方。熟地黄二两,麦门冬、山茱萸各一两,远志、茯神、炒酸枣仁、柏子仁各三钱,五味子二钱,石菖蒲一钱。水煎服。治大病后或年老人之耳聋。

  • 兑疽

    病名。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又《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兑通锐,兑疽即锐疽。详见鹳口疽条。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

  • 肩脉

    经脉名。即手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肩脉:起于耳后,下肩,出臑外〔廉〕,出□□□,乘手北(背)。是〔动则病:嗌痛,颔种(肿)〕,不可以顾,肩以(似)脱,腨以(似)折。是肩脉主治其所产病:领(颔)〔

  • 中国医学源流论

    医史著作。谢观编。刊于1935年。作者对中国医学的分期、变迁、医书、医方、学派、医学各科、疗法、疾病,以及有关中西医汇通等都作了专题论述,本书能由博返约地阐述医学源流,可供医史研究参考。

  • 张茂之

    【介绍】:见张松条。

  • 颤振

    ①证名。《医学纲目》卷十一:“颤,摇也;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

  • 足阳明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阳明之别。《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发狂;虚则为足胫部肌肉萎缩,弛缓不收

  • 棕树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 西方子明堂灸经

    灸法专书。8卷。元·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元初刊行。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收集资料颇多。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附:

  • 胠胁痛

    证名。指腋下至胁部疼痛。出《素问·气交变大论》。详胠胁肋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