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夹血伤寒

夹血伤寒

病名。一名伤寒夹瘀。《重订通俗伤寒论·夹血伤寒》:“一名伤寒夹瘀。”“内伤血郁外感风寒,或脱衣斗殴,触冒冷风,又或跌仆打伤,一时不觉,过数日作寒热,状如伤寒。……头痛身热,恶寒烦渴,胸胁串疼,腹有痛处不移,或少腹痛处,手不可按,乍寒乍热,夜有谵语,甚至昏厥不省,少顷复苏,苏后或复如狂,剧则疼极发狂,舌色紫暗,扪之滑润,或深紫而赤,甚或青紫。”治宜活血解表为主。轻则香苏葱豉,重则桂枝桃仁

猜你喜欢

  • 声喑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声喑之症,虽兼五脏,而于心、肝、肾三经为重。又须知其虚实治之,乃为上工。”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感于风寒,火衰喉痛,喉虚火炎,喉毒溃烂,梅毒喉烂,肺经实火,肝逆,劳瘵,

  • 胡次丹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又名葫芦丹,小儿丹毒之一。多因任脉经中湿与热结所致。此丹从脐上起,发黄肿者。治宜内服化湿饮,外用槟榔散涂之。

  • 殃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毒发于两胁及腋下、膀上者。治宜浮萍草绞汁内服,伏龙肝研细香油调敷。

  • 青肠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参见黄肠条。

  • 古方汇精

    方书名。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

  • 痨虫病

    病名。指痨瘵一类疾患。又称肺虫病。《血证论》卷五:“面色乍赤乍白,乍青乍黄,唇口生疮,声嗄咽痒,烦梦不宁,遗精白浊,发焦舌燥,寒热盗汗,口出秽气,不知香味,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梦见亡先,惊悸咳逆,或腹

  • 古本难经阐注

    书名。4卷(后又有2卷本、1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种,与通行本排列次序有所不同,文字也略有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

  • 急者缓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拘急强直之证如口噤项强、手足拘挛等,要使其舒展缓解。例如寒邪侵袭,筋脉拘急,须用温经散寒法以缓之;如因热邪侵袭,热盛动风手足抽搐,须用泻火熄风法。如因肝风内动而见抽搐,

  • 寻常渴

    即渴。为与消渴区别,故称寻常渴。《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详渴条。

  • 马脾风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肺胀似痫。表现上气喘急,鼻翼扇动,两胁闷乱,喘喝声嗄,痰涎壅塞者,即为此证。其状险恶,宜急攻下,用牛黄散(《幼科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