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汤头歌诀续集条。
《医学入门》卷七方。人参、当归、黄芪、桔梗、防风、木香、甘草、枳壳、芍药、川芎、肉桂、槟榔、白芷、厚朴、紫苏、乌药各等分(一方无槟榔、肉桂,有皂角刺)。水煎服。治无名肿毒、痈疽等症,脉洪缓沉迟紧细者。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因食密闭容器内生、熟变质肉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诸病源候论·食郁肉中毒候》:“郁肉毒者,谓诸生肉及熟肉内器中密闭头,其气壅积不泄,则为郁肉有毒。不幸而食之,乃杀人。其轻者亦吐利烦乱不安。”本病类
①指清泻火热、热结,兼以解毒。适用于温毒、疮疡热毒等症。义近清热解毒,详该条。但本法也可以清热解毒结合泻下法同用,如三黄解毒汤等。②针对脏腑热毒化火,在清热解毒中,选以相应的归经药,如黄连泻心火,龙胆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百会疽。见该条。
病名。指夏季时节饮食后冒寒伤湿所致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藿香;面赤口干,加炒川连。春夏秋三时,饮食后触冒暴寒,成此症者,藿香正气散。若吐刊转筋,为风木行脾,平胃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书名。又名《黄帝针灸虾蟆忌》。1卷。汉·撰人佚名。为现存较早的针灸文献。但其主要内容含迷信的针灸禁忌部位和图形等,并无实际临床意义。现有日本据古卷子的复刊本。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