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
即二圣救苦丸,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厥心痛之一。因肝病而邪上乘心所致。《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歧骨陷处痛,名心痛。……连胁,名肝心痛。”《张氏医通·诸痛门》:“肝心
古病名。出《灵枢·营卫生会》。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疏,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肾,或出于半身。《证治要诀》卷九:“胃气不固,荣血漏泄,宜黄芪建中汤加浮麦少许。
经穴名。代号KI2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四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并有第四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满,咳嗽,气喘,乳痛;以及肋间神经痛
痰证之一。①即燥痰。《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参见燥痰条。②指梅核气类病证。《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金门,见该条。
①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蛇丝惊。即患儿舌头频频外伸,随露随收,并上下、左右掉弄如蛇舌者,与久露不收的吐舌有别。在温热病过程中往往见之。明·方贤《奇效良方》:“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今舌络微紧,
即透邪。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