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沥,详该条。
病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卷九。《外台秘要》卷二十四:“久疮不差,差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名为骨疽。”即附骨疽。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风、黄芩、栝蒌仁、知母、薄荷、枳壳、橘红、甘草。水煎服。治外感风邪伤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喘,腋下作痛,痛引缺盆,脉右寸浮紧。若口渴,加石膏、天花粉、竹
病名。出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补法之一。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
见《本草纲目》。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15。《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眉中直上入发际0.5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之
见辨证录条。
又名走方医。指旧社会游走于民间的一种医生。一般能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草药、针灸、推拿及其他简易治疗方法等)为人治病。由于多以串铃招呼病家,故名。
医论著作。清曹存心(仁伯)遗稿。福州黄良安录存。本书根据曹氏回答琉球弟子所提问题记录整理编成。共载二十九问,主论内科、妇科与儿科疑难病证。现有《三三医书》本,1981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琉球百问》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