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瘀血所致里热外凉者。《医林改错》卷上:“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治当活血祛瘀,宜用而府逐瘀汤。
刺法。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次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针灸问对》:“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
出《药性论》。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详蜂蜜条。
推拿穴位名。见《小儿推拿秘旨》。即肺经。见该条。
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1卷,万全《痘疹心法》12卷及《痘疹玉髓》2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丁(疔)肿,灸掌后横纹后指,男左女右,七壮即差,已用得效。丁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于意表也。”《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掌后臂间穴。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等则名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卫生宝鉴·补遗》:“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清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通汤。”参见寒泄、下利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2.5寸处。主治胆病惊恐,食欲不振,口舌无力等。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