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苏木散,见该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羊肾一具,桂心一两,人参、泽泻、甘草、五味子、防风、川芎、黄芪、地骨皮、当归各二两,茯苓、玄参、芍药、生姜各四两,磁石五两。为粗末,先煮羊肾,去肾入诸药,再煎,分三次服。治
指肾。肾有调节水液的功能,起着胃的关闸作用。正常情况下,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下流而归于肾,再从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如肾气不化,往往影响水液代谢,小便不利而中焦痞满。《素问·水热穴论》:
见名医别录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系脾经蕴热所致。症见睑缘生出小泡,渐长如菌状,头大蒂小,不痛不痒,甚者眼翻流泪,视物受障,经久不愈。治宜清脾泻热为主。用清凉圆煎水外洗,内服凉膈清脾饮加减。尚可酌情手术治疗。
病证名,小儿热迫大肠而致的腹泻。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暑热,邪热入里,下迫大肠而成腹泻。《婴童百问》:“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并伴有阵阵肠鸣腹痛,烦躁啼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治宜苦寒泻热,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莱菔子(蒸熟为末)一两,皂角(烧存性)三钱。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治食哮。
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即清心包之热邪。经言: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宫城也。故称。详清心条。
蒙药书。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全书共四册。主要介绍矿物药、植物药和动物药的形态。现存木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