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肢拘急

四肢拘急

证名。指手足筋脉拘挛收紧难以屈伸。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大全》卷三:“四肢拘急,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卧恶风之貌,四肢者,诸阳之本,盖因发汗亡阳阳虚是有其证也。”《伤寒绪论》卷下:“四肢为诸阳之本,寒邪客经络之中,故使拘急不和也。有因发汗亡阳,津血内竭,不能营养筋脉而屈伸不便者,有阳气内衰,不能行于四末而拘急疼痛者,大抵有发热头痛,骨节疼而四肢拘急为表证;无身热头疼而倦卧不伸,四肢拘急者,为阴证。若汗下后,筋惕肉瞤而见拘急不仁者,则为气血虚弱也。”多因寒邪侵袭经脉,或热灼阴液,血燥筋枯所致。因寒者,宜温经扶阳,用桂枝加附子汤吐利直中阴经者,宜四逆汤;津血耗伤者,宜芍药甘草汤加味;亡阳者,宜用参附龙牡汤

猜你喜欢

  • 柳叶桃

    出《花历百咏》。为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 横骨

    ①指耻骨联合。又名下横骨、盖骨。《灵枢·骨度》:“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②指附于舌根的舌骨。《灵枢·忧恚无言》:“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③经穴名,代号KI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下

  • 产后目病

    病证名。指妇女产后而患眼疾者。《证治准绳·杂病》:“产后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不盛则目中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证见两眼干涩,视物昏渺

  • 食前服

    病在下焦及服补养药、补肾药、驱虫药均可在饭前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

  • 缓则治本

    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指在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下,治疗应针对本病的病机,或以培补本元为主,因为治疾病发生的本原,则标的症状自愈,亦即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例如阴虚发热的疾病,则阴虚是本,发热(包括五心

  • 医竘

    【介绍】:春秋时秦国医生。善治外科疾病。

  • 亭头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脐下4.5寸,再旁开腹正中线一横指处。主治子宫脱垂。直刺0.5~1寸。

  •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

  • 东医四象诊疗医典

    医方书。五篇。杏坡撰于1940年。着重论述四象人的生理、病理,四象药理学,四象人的类型鑑别。并对四象的外感诸病、内伤杂病、妇人产前产后、小儿等疾病的临床症候,处方用药亦进行详细论述。本书是朝医学重要经

  • 厥阴厥

    六经厥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泾溲不利,胻热,阴缩,名厥阴厥。……考其厥因,多以不胜乘其所胜,气不得行,遂致于逆。”参见六经厥、厥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