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风寒、燥热等外邪而致的腋痛。见《症因脉治·腋痛论》。详腋痛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①脂膏。《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②心下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膏之后,出于鸠尾。”见膏肓条。③肥胖人的一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多气
用滋养强壮、浓郁厚味的药物如熟地、山萸肉、兔丝子、枸杞子、龟胶、鹿胶等填补肾阴的治法。参见补阴条。
【介绍】:南宋医家。绍兴(1131~1162)年间为翰林医,兼太医局教授。与王继先等同校《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59年),充检阅校勘官。
见但欲寐条。
指妇女伤于胞宫而引起的五种病症。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五伤。《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伤者,一者穷孔痛,二者中寒热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藏不仁,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逆、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的症状。《医碥》卷二:“呃逆,即内经所谓哕,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其声短促
指臂痛上连肩胛的痹症。《金匮翼·痹症统论》:“臂痹者,臂痛连及筋骨,上支肩胛,举动难支,由血弱而风中之也。”治用十味剉散,或桑枝切片、炒香,水煎服。
经穴名。代号:KI18。出《针灸甲乙经》。《太平圣惠方》作右关。别名石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2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