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瘖

喉瘖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非指此也。暴瘖者,多属实证,卒然而起,常由风寒外袭,客于肺系。”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证治准绳·幼科》卷九);或由风热犯肺,热灼津伤,痰热互结,气道受遏,肺气雍塞,致(肺)金实不鸣治法:属风寒者,宜辛温发散,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属风热者,宜辛凉疏散,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本症可见于今之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久瘖者,多属虚证,由高声谈唱日久,久咳不止,气阴两耗,或肺肾阴亏,咽喉失于濡养所致,即(肺)金破不鸣。《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治法:属气阴两亏者,宜益气养阴,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属肺肾阴亏者,宜滋养肺肾,用生脉散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本症可见于今之声带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结核等。

猜你喜欢

  • 侠溪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 苍子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苍耳子之简称,详该条。

  • 脾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表解里未和

    外感病表证消失,里证未解。多因里有痰饮、食滞、瘀血或伤阴等而致。《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中风,……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 五常

    即五行。《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成玄英疏:“五常谓五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 气鼓

    病证名。鼓胀之一。①指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万病回春·鼓胀》:“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小便短涩不利,其病胶固,难以治疗,用分消汤加减。……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②指气虚所致的全身肿胀。《石室秘

  • 王素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王素经验方》三卷。

  • 素问释音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释音一作释言。1卷。唐·杨玄操撰,已佚。

  • 九针论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九针的产生、命名、形状、性能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故名。同时讨论了五脏气、六腑气、五味、五并、五恶、五液、五劳、五走、五裁、五发、五邪、五藏、五主等有关脏腑生理病理治疗和十二经

  • 阳强

    证名。①指阴茎长举不痿,精液自泄者。见《张氏医通·杂门》。又名强中。详该条。②指男女房劳后,吐舌不收者。治宜大补真阴,如鳖甲、阿胶、元参、芝麻、牛角腮、猪脊髓、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等。或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