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指治疗筋肉挛急痹痛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之傍侧,并或前或后提插运针,以舒通经络,恢复拘急。
《素问》篇名。厥,气血逆乱所致的病证。本篇专论厥证,故名。内容主要阐述寒厥热厥的不同病因及其症状与治法,指出不论寒厥热厥,它的主要病理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影响机能正常活动的一种剧变现象。文中还论述了六经
病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为麻疹后久咳不止,肌肉削瘦的病证。多由病儿胎禀不足,麻毒深重,热久伤津所致。多见于麻疹之后,热留不退,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如病情迁延不愈,则见睡时露睛,口鼻
病名。①指兼见阳症为主的痫症。《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热,瘛疭,惊啼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阳痫必由痰热客心胃,闻惊而作,甚则不闻惊亦作。宜用寒凉药。”方宜妙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荜茇、肉桂各四斤,炮姜、高良姜各六斤。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疼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
中药炮制法之一。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藏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普济本事方》。即风府。见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中药传统的炮制法。是一种特殊规定的加工方法,有“如法炮制”的涵义,一般加有其他药料,如法(制)半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