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

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

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故称“循经性皮肤病”;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是循经皮肤病的较早记载。近年,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诱发条件、产生基础以及针灸治疗等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 翻皮疮

    病证名。见《保婴易知录》。指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治以熟石膏、栀子仁、生甘草、防风(酒拌微炒)、豨莶草(酒蒸晒干),研末,煎汤口服或外用洗疮。

  • 五指

    ①手的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灵枢·经脉》:“大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②足趾。《素问·厥论》:“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 瘰疬

    病名。《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小的为瘰,大的为疬。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

  • 养心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 缓则治本

    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指在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下,治疗应针对本病的病机,或以培补本元为主,因为治疾病发生的本原,则标的症状自愈,亦即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例如阴虚发热的疾病,则阴虚是本,发热(包括五心

  • 逆治

    即正治。详该条。

  • 伤寒明理药方论

    见仲景全书条。

  • 痞根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 婴儿

    ①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

  • 升清消毒饮

    《医方经验汇编》方。牛蒡子、玄参、人中黄、杭菊花、桔梗各9克,紫背浮萍12克,连翘、薄荷、僵蚕各6克,黄连1.8克,升麻2.4克,鲜荷叶1小张。水煎服。治重证大头瘟,憎寒发热,头面焮肿,破流秽水,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