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发惊潮搐

发惊潮搐

病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小儿三、五岁或至十余岁,突然发生惊怖,目瞪喘急,涎如拽锯,不省人事,抽搐如潮发作。其症轻则为惊吊;重则为痫病。似即原发性癫痫

猜你喜欢

  • 本经便读

    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钰撰。刊于1869年。作者因陈修园《本草经读》一书所辑《本经》的原文词旨简奥,语句参差,难于诵记,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删去原注,以供初学之用。

  • 干黄

    病名。指小便自利,渴而引饮的黄疸。《此事难知》:“干黄,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者,栀子柏皮汤。”干黄有因瘀热搏结所致者,《医钞类编》卷九:“干黄,……瘀热在里,宜下。”参见黄疸等条。

  • 伏阳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 灸疮膏药

    促发灸疮和保护疮面的膏药。据《医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诀》载:以黄芩、黄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叶、当归、薄荷、川芎、葱白各等分,用香油煎药去渣,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日换1次。

  • 方通草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 冲气犯肝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伤血而引肝上逆,故头眩,汗不出,筋惕肉瞤。下之伤气,故腹内拘急,食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则欲踡,皆冲气犯肝,肝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防风白术牡蛎

  • 目常日夕昏

    病证名。又名目夕昏。谓至傍晚则目视昏朦。乃“阴血亏损,阳气消耗,以致水火不济矣,所以至日将暮而昏也”(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雀目范围,参见该条。

  • 风瘙痒

    病名。指因受风邪引起的皮肤发痒。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因表虚卫气不固,复感风邪,郁阻肌肤而成。起病突然,遍身发痒,游走不定,甚则剧痒难忍,搔后出现抓痕、血痂。治宜祛风养血润燥。内服当归饮子,或针刺曲池

  • 外廉

    指外侧缘。《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

  • 轻可去实

    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汤液本草》:“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又如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苔白,脉浮数等,用葱豉桔梗汤以疏风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