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汗下太过,津血枯涸,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所致。其由津血焦枯所致者,症见温热或潮热,或渴或不渴;由元气亏虚所致者,则表现为困倦少力,面色青白,四肢软弱,手足厥冷。津
【介绍】:西汉时医家。曾任济北王的太医令,并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四满。见该条。
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玉梁骨伤,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当归、川芎(酒浸炒)、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肉桂、香附各半两。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赤白带下。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津液廓即水廓,水廓属肾。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故又名焉。”详水廓条。
病名。①见《喉科紫珍集》卷上:“丁肿号曰悬丁,点秘药,服清咽。”即悬壅垂肿胀。参见该条。②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疔疮。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心书》。正视时,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处,主治头痛,目赤,视力减退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突然跳动显露。多属病情危笃,阴阳离决之候。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泻之时,从荣置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深部候气,并向浅部引提。后世刺法以先深后浅为泻,理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