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肓膜。《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心下膈上的部位。参见膏肓条。
白喉治法注意事项之一。清·耐修子《白喉治法忌表抉微》认为“(白喉毒邪)一经表散,仅能纷窜于经络之中,而不能透出于皮肤之外,愈入愈深,有入无出”,因而提出养阴清肺的治法。其实忌表仅适用于肺燥无表证者。《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四十二号旅象方。贝母二钱,姜黄一钱,细辛、橘红各八分,青皮、厚朴各七分,荆芥六分,乌药五分。水煎,冲砂仁末五分,微冷服。治头痛痧,痰气壅塞,痛入脑髓,发晕沉重。《杂病源流犀烛》
《外台秘要》卷六引《延年》方。前胡、大黄、炙枳实各七分,桂心、干姜、吴茱萸各五分,茯苓四分,芍药六分,炙厚朴、陈皮各十分,杏仁七十枚。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服后稍停饮酒任性,以气宣下泄为度
详心气不固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南海(今广东南海)人。世代名医,精究医术,治病多验。开宝初被荐为医官。933年(开宝六年)与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吴复珪等详校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病证名。孕后热病邪在阳明。症见口渴便秘,谵语气促,腹中满痛,脉沉数有力。治宜泻热安胎,方用四物汤加大黄。
导便法之一。用蜂蜜适量,在锅内熬煎浓缩,趁热取出,捻成如小指样二寸长的栓子,塞入肛门内(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
见痘疹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