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12卷,附余2卷。清·朱青恬辑。刊于1753年。共7种:《运气要略》、《脉法心参》、《医方捷径》、《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妇科辑要》、《幼科辑要》。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对肥人、瘦人、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婴儿等不同体质在针刺治疗中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法,就是顺;相反的就是逆。文中还列述了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气血上下逆顺的关系。故名。
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如蒙头、抱鼻、锁口、锁项等。详各条。
①指肢体肌肉之间互相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大的缝隙处称谷,小的凹陷处称溪。《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②泛指经络穴位。谷,相当十二经脉循行所过的部位;溪,相当于穴位所在处。《素问
器之裂痕,裂。《素问·气交变大论》:“目视,物疏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参璺启条。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方。肉桂、大黄、白芍药、泽泻、炒牵牛子、炒桃仁各一分,甘草半分。为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食前服,日二次。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介绍】:清医家。字来西。山东宁阳人。雍正(1723~1735)间监生。传家学,研《内经》,遍读仲景以后诸家方书。治病必洞察标本阴阳之故,凡有心得必一一记录,撰《医学箕裘集》24卷。卒年约八十。次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