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拐棒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简称,详该条。
五行学说术语。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如肝木为母,心火为子,肝阳上亢,可发展为心火亢盛;又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肺气不足。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胀、痧秽。《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日间触闻臭秽,夜间露宿贪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或湿热郁遏于经隧;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皆能气胀成
见《本草备要》。即柿饼,详该条。
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参见郭居易条。
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热毒结于足趾叉上面或里面者。宜内服红花散,外用酒蜜捣菊花叶敷;若因循失治,溃烂较深,步履难行者,取桑树根白皮四两,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重汤煮数十滚,取服以醉为度。余证参见脚发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
见《张聿青医案》。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