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①义同废。是一种中风后遗症。《金匮要略》称作中风痱,一般叫风痱,类似偏枯。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身无痛,或有意识障碍。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故名。《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太阳与少阳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合病证治第十五》:“太少两阳经之证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乳香、没药、白胶香、密陀僧、红豆、白芷、大豆、川芎、赤芍药、自然铜(火煅醋淬如银为度)、瓜子仁、当归、水蛭各四两。为细末,以黄蜡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黄米酒煎开,病在上食后服,
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该条。
人体头面部七窍液体(如眼泪、鼻涕、口涎等)的通道。《灵枢·口问》:“宗脉盛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有舌下忽高肿起核名舌垫。”宜防风、荆芥、白芷、细辛、羌活、独活、香附、陈皮、灯心煎服。或参见痰包条。
详寸关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