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少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本络脉发生病变,可见气逆烦闷,实则小便不通;虚则腰脊疼痛。
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突然跳动显露。多属病情危笃,阴阳离决之候。
参见虫痛条。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升麻、甘草、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药、桔梗、黄芩、麦门冬、前胡、青皮、葛根、紫苏、连翘、防风、白蒺藜。水煎服。治缠喉风,喉瘤等证。
证名。指上焦闭寒不通所致的痞证。《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桑白皮、槟榔、木通、大黄、黄芩
①音教(jiāo)。同窖。地窖、地穴。《灵枢·淫邪发梦》:“及居深地窌苑中。”②音寥(liáo)。同髎。巨窌、禾窌,皆人身穴名。《针灸大成·穴同名异》:“巨髎,一名巨窌。”又“禾髎,一名禾窌。”
病证名。①指见食物而有厌恶感,不能进食者。《证治汇补》:“恶食非止一端,有胸中痰滞者,宜导痰以助脾。有伤食恶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虚者,宜参术以健脾。”一般可用保和丸加减。②即恶阻。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刺热论》。指胸胁部胀满不舒。多由邪阻气郁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神曲(拳大)一块,酒二大盏。神曲烧通赤,淬酒便饮令尽,仰卧少顷即安。治闪挫腰痛。
【介绍】:见孙星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