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傅青主女科

猜你喜欢

  • 小儿风毒

    病证名。《幼科类萃》:“(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结而为肿毒,遂成顽核赤色,多在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者成痈成疖,谓之遁毒风,宜以百解散(甘葛、升麻、赤芍、

  • 沸水菊

    见《广西中药志》。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 不传

    外感伤寒,正气充足、邪势轻微时,可不向里传变;或病程不论长短,主证主脉不变者,是病邪仍在一经,均称不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

  • 清咽导痰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薄荷、杏仁、桔梗、栝蒌、浙贝母、橘红(盐水炒)、牛蒡子、赤茯苓、苏子、枳实、鲜竹茹、陈白萝卜英。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白腐,身热有汗,痧见不透,咳嗽痰壅,神呆气粗,苔黄粘厚,脉滑并数,

  • 十宣散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 外湿

    外感之湿邪。如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或感受雾露之邪,或涉水淋雨,或从事水中作业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 赵学敏

    【生卒】:约1719~1805【介绍】:清代医家。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十八世纪。出身于富有家庭,爱好医药,勤于钻研,曾深入群众调查并采集医药,并实地栽培药材,参考大量有关文献,

  • 眼疳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热挟肝火上攻于眼的证候。其症初起双目痒涩赤烂,继则红肿热痛,不时流泪,畏光羞明,渐渐白睛生翳,遮满全眼,并有口渴善食而消瘦,发焦,下泄,腹胀,鼻干等。治宜疏肝泻热

  • 手足寒

    证名。指手足有寒冷感觉。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多因脾胃虚寒所致。《伤寒论大全·厥分寒热辨》:“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凡脾胃有热,手足必热,脾胃有寒,手足必冷,理之常也。”本症可见于伤寒、厥逆等疾患。

  • 气翳

    病名。多由肝经风热或湿热,郁久伤阴,瘀血凝滞所致。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赤痛眵泪都可,但青睛(即黑睛)如浊烟笼罩,色泽欲死,甚者若混镜呵气,不能照人面目,从侧面视之,始隐隐微见金井(即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