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
见清·许廷哲《保产要旨》。即缺乳。详该条。
病名。《脉因证治》卷下:“咳而声嘶破,俗名声散也。”即音嘶。详该条。
综合性医著。6卷。清·陈士铎述。刊于1687年。卷1~5,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等128法,并分列方剂治疗。书中议论不同于一般医学论著,其中有不少独特的见解;治法、处方尤多新意;卷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泥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证名。又作昏运。指头脑昏沉眩晕感觉。亦有指眩晕之常发于黄昏者。多因阴虚所致。《证治汇补·眩晕》:“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详阴虚眩晕条。
病证名。指阴茎包皮过长,覆盖龟头,小便沥涩的病证。《医门补要》卷中:“以骨针插孔内逐渐撑大,若皮口稍大,用剪刀将马口(即尿道外口)旁皮用钳子钳起,量意剪开,速止其血;或用细针穿药线,在马口旁皮上穿过,
证名。指胆气虚怯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胆虚……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坐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又称胆气虚,胆气不足。《本草经疏》:“胆虚二证:易惊,属胆气虚;病后不得眠,属胆虚
病名。又名眼生肉线、眼祟。系因肝胆之火郁于睑部而发。《石室秘箓》:“有人眼内长肉二条,长一寸如线香之粗,出于眼外,此乃祟也。”内治宜清肝泻胆散邪,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冰片、黄连、硼砂、甘草研末调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