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遵义府志》。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
【介绍】:见忽泰必烈条。
即消痞。详该条。
病名。癍疮,即痘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因患痘时疮生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羞明疼痛,久则生翳如银色,此乃痘后肝经余热上攻睛瞳所致,宜用红花散,清热散瘀。”详痘疮入眼条。
检查肛肠病的一种工具。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一。类似现代之窥肛器。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见《经验方》。即椿白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