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因肠胃脆弱,用药失当,不胜药势,造成吐泻不止,烦躁顿乏的证候。《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脾胃怯弱,脏腑嫩软,气血未壮,因服药不胜其味之毒,致烦躁闷乱,或口舌麻木
体内先有热邪潜伏,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致肠胃热积。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腹胀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
【介绍】:见许叔微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
【介绍】:见兰茂条。
①证名。又称缩筋。指筋脉挛急不舒、疼痛。《脉经》卷三:“脉弗营则筋缩急。”《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多由受寒,或热伤筋脉,或血虚无以养
喉科外治法之一。即烙治法,详该条。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足分开比肩略宽,两手撑腰,拇指点压脊旁痛点,稳缓地左右转动上体。适用于腰部疾患。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五膈之一。见《外台秘要》卷八。多因气塞、火郁、脾运失常、食滞隔阻所致。症见烦满,疲乏,食不下,时呕沫等。治用食郁越鞠丸等方。一作食噎膈。参见噎膈、五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