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蓄血证

伤寒蓄血证

病名。①指太阳蓄血症。多由太阳病不解,瘀热随经,内结膀胱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②指阳明蓄血症。多由素有瘀血,热传阳明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伤寒明理论·蓄血》:“伤寒蓄血,何以明之?蓄血者,在下焦结聚,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是也。……留于下而瘀者,谓之蓄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阳明证,其人喜忘,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亦是蓄血之证。蓄血于下所以如狂者,经所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血瘀于下所以喜忘者,内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者是也。二者若有其一,则为蓄血证明矣。蓄血之证,又有轻重焉:如狂也,喜忘也,皆蓄血之甚者,须抵当汤园以下之;如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则为蓄血之轻也,须桃仁承气汤以利之。”蓄血证蓄水证不同,蓄血又有太阳蓄血与阳明蓄血之别。参太阳府病、伤寒蓄水证等条。

猜你喜欢

  • 胃管

    经穴别名。指中脘穴。《备急千金要方》载:“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管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

  • 玄胡索

    出《太平圣惠方》。即延胡索,详该条。

  • 白云香

    见《中药志》。为白胶香之别名,详该条。

  • 李元基

    【介绍】:清外科医生。广东龙门人,善医药,擅外科跌打诸伤之诊治。有妇人坠楼头破气绝,元基先灌以丸,即苏,随捣生药,敷之数日,颅骨自合。又有入山误触机驽者,箭入足踝骨,为之敷药,镞出而愈。其效多类此。

  • 产后大便难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产后病脉证并治》。多因产后失血,伤津,阴液不能润肠所致。不宜轻用下法,徒伤元气。治宜润肠通便。方用润肠丸(当归、川芎、白术、熟地、麻仁、苏子、人参、甘草、郁李仁,蜜糖引)或用麻仁

  • 楸马核果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核桃楸果之别名,详该条。

  • 冲小

    血脉虚细。《灵枢·本藏》:“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

  • 禁疮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指痘疹初出,或一、二点,见于隐僻辏节、四肢之间。古人认为此疮一出,则其痘疮不得宣发成浆,故称禁疮。分胃禁、火禁、水禁、风禁、寒禁。详各条。

  • 肝咳

    病证名。①指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治用小柴胡汤、泻青各半汤、枳壳煮散加减。参肝经咳嗽条。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诸

  • 口麻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