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痰

伏痰

痰证之一。指痰浊留伏于胸膈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伏痰:略有感冒,便发哮嗽,呀呷有声。”方用乌巴丸等。参见痰证条。本症类似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猜你喜欢

  • 心火亢盛

    可因情志之火内发,或因六淫内郁化火,或过食辛热,过服温补而致。症见心中烦热,焦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舌红,脉数,甚则烁伤肺阴而见咯血、衄血等。治宜清心泻火,或兼凉血。

  • 伊尹

    【介绍】:商宰相,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说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厨师,负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汤用为“小臣”,后任国政,佐汤伐桀。有姜、桂于享调之论。《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

  • 脾热身黄

    病证名。小儿黄疸,因脾胃积热而致者。《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黄疸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积,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治宜清热解毒。用茵陈丸或三黄散。

  • 两虚相得

    指人体正气先虚,复感受虚邪,两虚相合而发病。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六淫邪气是引起疾病的外部因素。《灵枢·百病始生》:“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 咬骨疽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发于大腿内侧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 跖骨

    解剖学同名骨。每足五根,与趾骨构成跖趾关节。

  • 元气

    即原气。详该条。

  • 肾之官

    指耳。《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马莳注:“肾在内而耳为之窍,所以听五声也,故为肾之官。”参见肾主耳条。

  • 阴虚乳蛾

    病名。系指乳蛾之由于阴虚而发。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症见咽喉灼痛,晨轻暮重,至夜尤甚,口舌干燥或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由热灼肺胃之阴,致咽喉失养者,症见咽喉干

  • 泄卫透热

    辛凉解表以透热外出的治法。温病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无汗、舌苔黄白等症。无汗是卫分闭而不通,必须辛凉透达,令病人微有汗出(泄卫),从而使气分的热邪得以向外透散(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