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希邕。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精习经方,治病时擅长针药并用。撰有《药录》2卷,已佚。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即剪口疮,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下利而赤多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有挟客热,客热入于经络,而血得热则流散,渗入大肠,肠虚则泄,故为赤利也。”其症下利带有赤色粘胨,或下纯血,并伴有烦渴、脉数等。治以清热凉血为主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元宝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冲阳脉。三部九候诊法切脉部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用以候脾胃。
病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风毒邪热搏于血气而发。《医宗金鉴》卷六十六:“紫色胀属心经火,热甚血壅肿硬疼,舌肿满口宜针刺,血色紫重色红轻。”症见其舌紫胀肿满,疼痛强硬不语,心中烦闷等。治宜清心凉血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
证名。厥心痛之一。因脾病而邪上乘心所致。《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脾心痛者,如针椎刺其心腹,蕴蕴然气满。”《张氏医通·诸痛门》:“脾
见濯之《胎产须知》。古时临产时的注意事项。一忌用力太早,二忌曲身坐卧,三忌惊忧,四忌不饮食,五忌锁闭(门窗紧闭)。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一。指外感热病中出现的小便失禁。因邪传心包,神识昏迷,故小便自遗,尿色黄赤,脉数。治宜清心泻火为主,用导赤各半汤;里实而腹满便秘者,可用三化汤;外有表邪者,可用羌活防风汤;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