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白喉治法忌表抉微条。
肌肉之间气行流利通畅。《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
舌根黄苔,尖灰苔。苔厚而干燥,兼见二便闭,发热,口渴引饮,大汗出,为脏腑实热,胃有食滞,宜清热导滞(见《伤寒舌鉴》)。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眩运、头旋眼花。眩,视物黑暗不明或感觉昏乱;晕,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医碥·眩晕》:“眩,惑乱也,从目从玄。玄,黑暗也,谓眼见黑暗也,虚人久蹲陡起,眼多
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神光自见症,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半夏三钱,黄芩、天门冬、麦门冬各二钱,五味子、杏仁各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五片。水煎服。治因伤于暑热而致的热嗽,症见口燥,声嘶,烦热引饮,或吐涎沫,甚至咯血,脉数者。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肺娇胃弱,最易从口鼻感受病邪而患时行热病。故清·叶天士《幼科要略》提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之说,以论证小儿“所患热病最多”。由于小儿
①指清泻火热、热结,兼以解毒。适用于温毒、疮疡热毒等症。义近清热解毒,详该条。但本法也可以清热解毒结合泻下法同用,如三黄解毒汤等。②针对脏腑热毒化火,在清热解毒中,选以相应的归经药,如黄连泻心火,龙胆
经脉名。即足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少阳脉:出于踝前;枝于骨间,上贯膝外兼(廉),出于股外兼(廉),出胁;枝之肩薄(髆);其直者,贯腋,出于项、耳、出(枕),出目外渍(眦)。其病:病足小指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