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类中风

产后类中风

病名。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由于气血暴虚,百骸少血濡养,出现忽然口噤牙紧,项强,手足筋脉抽搐,类似中风症候,不可以真中风治疗。治宜养血和络,先服加参生化汤,后服滋荣活络汤(羌活川芎当归熟地人参黄芪茯神天麻、炙草、陈皮)。《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类中风症,大多血虚,非真中也。或挟风,或挟痰,或挟气,证虽不一,治法莫要于行血。芎归汤加荆芥穗,淋黑豆酒煎服。亦治角弓反张,手足瘈疭。脉来虚浮者,血晕四肢强直,芎归汤加童便,或用荆芥穗微焙为末,豆淋酒调下二钱,或童便服之,口噤则抉齿灌之,齿噤则灌入鼻中即苏。手足瘫痪败血经络也,用五积散。又有形盛气虚,产后痿废不起者,但服补气药中兼行气为主,朝用香砂六君子,暮用越鞠丸,久服自效。”

猜你喜欢

  • 乌轮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 天哮呛

    即百日咳。详该条。

  • 产后舌出

    病证名。见戴武承《女科指南集》。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两边属肝胆,一舌原通三经之气。产后元神虚惫,少阴厥阴大败,经脉失养,以致舌出不收。治宜于舌上外涂朱砂末,内服保元汤。

  • 清肝凉胆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白芍药一钱半,川芎、当归各一钱,柴胡八分,栀子、牡丹皮、龙胆草各四分。水煎服。治肝血虚,胆汁少,有怒火者。

  • 溏泄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①指大便稀薄。《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②指泄下污积粘垢。《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戴复庵云:溏泄者,污积粘垢。湿

  • 外阴白斑

    病名。是指外阴局部或弥漫性皮肤干燥,肥厚变白,角化并失去弹性,甚至萎缩破溃,伴有奇痒及疼痛,白带多等症状。临床病理检查有非典型细胞增生者称为外阴白斑。一般多属为外阴白色病损。根据临床证候,属阴痒及带下

  • 牙痛子

    见《本草原始》。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 气壅喉痹

    病名。多由痰毒邪火之气壅塞肺系,肺气闭郁,气机不利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痰涎稠粘,身发寒热。治宜宣肺气、祛风痰、清热毒。用荆芥、防风、桔梗、蝉蜕、僵蚕、瓜蒌、陈皮、枳壳、法夏、黄芩、梔子等煎服。

  • 下极之俞

    人体部位名。《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指会阴部。或指长强。参见下极条。

  • 朱虚方

    【介绍】:见朱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