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阳气亢盛之极。食,腐蚀、消耗。①阳气过亢,火热耗气,使正气衰弱。②辛热壮火之药,亦能使精气耗损。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
书名。3卷。明·汪机撰,陈桷汇辑。每卷医案略分门类,汪氏认为“徒泥陈言,而不知变,乌足以言医”。治病取各家之长,不拘泥于成方,立论比较倾向于朱震亨。在诊法上重视四诊合参,尤长于脉诊与望诊,案中每多记述
病名。即重舌。详该条。
古病名。一名食。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参见食条。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病等。
①皮肤上的细毛。《灵枢·五变》:“循毫毛而入腠理。”②眉中的长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吸气短促之状,因肺气大虚,气无所主而致。《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在上焦,其吸促。”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即活络流气饮,见该条。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当归、延胡索、白芍药、续断各一钱半,白术、姜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乌药、小茴香、厚朴各八分,炙甘草四分,煨生姜二片。水煎服。治寒客太阴,或痰滞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痠伛偻。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