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因膀胱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膀胱气化不利,水液潴留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腹急(小腹胀急)。治宜化气利水,用五苓散。
病名。一名寒瘴。《瘴疟指南·冷瘴》:“其证恶寒,发震,发热,头或痛或不痛,或呕吐,或不呕吐,胸膈痞闷,身重腰痛,脚软,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寒时虽厚衣被不能温,热时虽卧冷地不能凉,或大渴饮水,或一日
书名。又名《仙传痘疹奇书》。2卷。明·高我冈撰。刊于1598年。上卷治痘;下卷治疹。作者根据治痘以气血为主,治疹以清火滋水为主的理论,对痘疹的证治作了简要记述,并附痘疹图说及针法治疗图等。
鼾,卧息也(《说文》)。即睡眠中之鼻息声。①属生理性者,为熟睡时鼻中发出呼吸之粗鸣声。可参见息必鼾、鼾声条。②属病理性者,多见于慢性肥厚性鼻病;或痰阻心包、神志昏迷者亦往往鼾声如雷;后鼻道有阻塞性病变
古代对黄病的一种分类法。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即黄病候、急黄候、黄汗候、犯黄候、劳黄候、脑黄候、阴黄候、内黄候、行黄候、癖黄候、噤黄候、五色黄候、风黄候、因黄发血候、因黄发痢候、因黄发痔候、因黄
见《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亦名子宫、子脏、子处、女子胞、胞脏、血脏。是妇女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属奇恒之府。位于带脉之下,小腹之中,前有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在脏腑与天癸、冲、任、督、带共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硼砂(生研)、白矾(生研)各一钱,人爪甲(焙脆)、犀牛黄各一分。为细末,以烂白霜梅肉三钱,研糊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噙化。治缠喉风,风热喉痹。
书名。清·林珮琴撰于1839年。8卷。作者将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详予辨析,并介绍具体治法及应用方剂,对于其中的不少病证,附述了个人治案,作为学医者借鉴。书中博采诸家之长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绘有人体经穴位置的挂图,一般可供临床、教学和研究参考。国内发行较广的有北京中医学院和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绘的二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