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更嗽

五更嗽

病证名。指五更时咳嗽,或五更时咳嗽加重的病症。见《松厓医经·咳嗽》。《丹溪心法》:“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肺火。”《杂病源流犀烛》:“五更嗽,或五更痰多,或清晨痰多,总皆脾虚所致宜六君子汤加炮姜。”《张氏医通》卷四:“五更嗽甚者,胃中有食积也。二陈汤加枳实川连消导之。虚者,六君子加姜汁,炒川连。”参见早晨嗽清晨嗽、咳嗽条。

猜你喜欢

  • 慈航集三元普济方

    见慈航集条。

  • 伤食发丹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伤食而发的丹毒。因其脾胃之气未充,乳食过度,不能运化,蕴积化热,达于肌表,复感风热邪毒,故成此症。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多啼,身多红晕,皮肤灼热,不思饮食;食积甚者,可见

  • 下马痈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 中脘

    经穴名。代号RN12。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

  • 三阴病

    病名。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三阴病的总称。《医学心悟·六经见证法》:“三阴有传、有中。……三阴有传经者,由三阳而传入三阴,此热邪也。有直中者,初起不由阳经传入,而直中三阴,此寒邪也。”三阴病多见里证

  • 蚰蜒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蚰蜓黄者,喉中似噎,喘息不调,四肢疼闷,言语不正,水米难下,若颊内有青脉出口角,手足乱动,冷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身体凉冷,舌上黑脉,及两颊有青

  • 脊旁

    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即夹脊穴。见该条。

  • 肝风目暗内障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眼矇昏暗,并无赤痛,内无翳膜……后亦变为青盲。”为肝肾不足引起的内障眼疾常见之候,宜滋补肝肾,用补肾丸加减。

  • 一条根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霉菌性阴道炎

    病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甚至溃烂疼痛,白带量多呈凝乳样,阴道壁有白色伪膜覆盖,擦掉后可见粘膜发红等症。治疗以阴道局部冲洗上药为主,如用细叶香薷蒸馏液,或一枝黄花(《中草药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