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类著作,秦伯未(之济)撰。秦氏邃于《内经》,学验俱丰。书名“浅解”,意在深入浅出,由博返约,颇得“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之趣。此书首先对《内经知要》各篇予以题解,使知要领。其语译,信达而雅;其词解,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3寸处。主治癫癎,下肢浮肿。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系指喉内生物如菌,或如浮萍。有因过食膏粱炙煿厚味,热毒积于心脾二经,上蒸咽喉所致者。有因“忧郁血热气滞而生,妇人多有患之者。”《咽喉经验秘传》)。有因肝肾阴亏,虚火上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治宜桂枝加归芍汤、乌梅丸等。参见五脏疟条。
医书目录工具书。3册,丁福保、周云青编。本书是《四部总录》一书中有关医药书目部分的单印本。作者收录各种目录学著作中撰有书目提要的现存中医古书(其书虽存,但无书目提要的不收)共1500余种,加以分类汇编
见《四川中药志》。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诃子皮、陈皮、厚朴各五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治气痢。
即九刺,详该条。
病证名。见《济阴纲目》卷三。指未婚女子由于经血初潮,阴中炎热,当风感寒,或用凉水洗下体,或初见经血来而惊恐致成带下。亦有属冲任虚寒而致白带量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