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咳嗽之属气虚、血虚者。《冯氏锦囊》卷十二:“虚嗽有二,日间嗽,多吐痰白沫,或恶心者为气虚,宜六君子汤加款冬花、五味子。如夜嗽多渴,痰不易出,或发热,为血虚,宜六味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参见气
病证名。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治宜清暑利湿。脉虚细,体弱者,用藿香参桔煎;脉洪滑,热重者,用
书名。4卷。清·薛雪撰。本书以内科时病、杂病为主,兼有外、妇、儿科治案,案语简明。薛氏擅长于湿热病,对其病因、病理、治法分析尤详,有独到的见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出《饮膳正要》。偏指食物之害,包括食物不洁、有毒、腐败变质等,都在禁食之列。
【介绍】:见周之干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齿齭,齿伤酢也。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髓弱骨虚,风气客之,则齿齭。”酢,同醋。即齿伤痠之谓。参见齿齼条。
书名。1卷。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本书仿《伤寒论》体例,分十二经记述疾病症治。各经症治先论脉络,次论病情,后论方药,辨明寒热虚实,再列古今治验、方药及其加减。所列方剂注明出处,但大多录自《伤寒论》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手背发、手背毒、手疣、手背疔,俗名蜘蛛背。此证生于手背中渚、液门二穴。属手三阳经,由风火与湿凝滞而成。初起形如芒刺,渐觉疼痛,若高肿红活,焮热溃速者为痈;若漫肿坚硬,无红
见《赤水玄珠》卷三。又名睛、眼珠。即眼球。为眼的主要部分,略似球形,位于眼眶前部中央。其前端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名瞳神。黑睛边缘紧接白睛。目珠内有神水、睛珠、神膏、视衣等。目珠后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