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癖

乳癖

病名。①乳中结核之一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又名乳栗、奶栗。因肝气不舒、郁结而成。此核可随喜怒而消长,大小不等,形如鸡卵或呈结节状。质硬,多无痛感,无寒热,推之可移,不破溃,皮色不变。治宜舒肝解郁化痰消结,内服消遥散加味;或和乳汤加附子七分、煨姜一片;或化圣通滞汤主之;外用艾灸五、七壮,或丁香末敷之。古代文献有将乳癖与乳痞混称者。本病类似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②癖疾之一。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又名奶癖。指哺乳期婴儿,因伤乳食所致的癖疾。病机主要在于肝脾。因乳积损伤脾胃,肝气横逆,气血瘀阻,遂成癖疾。临床表现为身瘦肌热面黄腹大,腹壁青筋怒张,胁下痞块结硬。用调理肝脾,消乳化积之剂,如消癖丸。但过于攻下克伐之药,不宜滥用,以免损伤正气

猜你喜欢

  • 张苗

    【介绍】:晋代医生。精于脉诊,善于治疗疑难病。

  • 指肾脂。《本草纲目》豕条:“,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颐。”

  • 外感中暑泻

    病证名。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治宜清暑利湿。脉虚细,体弱者,用藿香参桔煎;脉洪滑,热重者,用

  • 莝(cuò 挫)

    本指铡碎的草,喻体内的水液废物。《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 空木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溲疏之别名,详该条。

  • 转天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人参、当归(酒洗)各二两,川芎一两,川牛膝三钱,升麻四分,制附子一分。水煎服。治倒产。

  • 绣球风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肾囊风。详该条。

  • 乳食积滞

    病证名。指婴幼儿伤乳、伤食而致的胃肠病。多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所致。单纯饮乳积滞者,参见乳积条。乳食俱伤积滞者,称宿食不消。《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

  • 腹痈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 二龙戏珠

    小儿推拿方法。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等症。①一手握住小儿腕部,另一手的拇、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无名指作屈伸摇摆活动(见《厘正按摩要术》)。②揉捏或牵拉小儿两耳耳轮(见《小儿按摩经》)。③用两手小指分别掐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