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临睡前服

临睡前服

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猜你喜欢

  • 颏(kē 科)

    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 颊赤

    证名。小儿两颊发红。元·杜思敬《济生拔粹·田氏保婴录》论本证“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 羊毛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羊毛疔瘤。初起头疼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如疹形,紫黑者为老,淡红者为嫩。先将紫黑疹点用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芥麦研粉涂之,汗出而愈;一法用

  • 医苑

    丛书名。汇订于清光绪初,汇辑者不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著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医萃》(明·肖昂撰)、《医抄》(不

  • 湿痰脚气

    病名。见《丹溪心法·脚气》。由湿盛生痰,湿痰下注而成。证见腿足重木,软弱无力,兼有大便滑泄等。宜用丹溪治湿痰脚气方(苍术、防风、槟榔、香附、川芎、条芩、滑石、甘草)。参见脚气条。

  • 耳疳

    病名。又名沍耳。《证治准绳·疡医》:“耳疳生疮臭秽,乃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疳时出黑臭脓。”由胃经湿热与肝经火毒相兼而成,耳中流脓色黑而腐臭。治宜清火利湿。

  • 分水

    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九十九》:“分水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后《针灸大成》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

  • 腻苔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中心稍厚,边周较薄,擦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如罩着一层粘液,呈油腻状。为胃中阳气被阻,痰湿内盛之候,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顽痰等一类病证。

  • 花乳石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花蕊石,详该条。

  • 天会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