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6卷。明·皇甫嵩撰。刊于1578年。本书卷1~2总论药性及制方之义;卷2~6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论各药。每药多参考金元以来各家之说及作者心得总括而成。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黄帝虾蟆经条。
病名。即环颈而生破溃难敛的瘰疬。出《疡科全书》。病势凶险,多因瘰疬治疗不当而致。
①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②五邪之一。某脏因母病及子而发病,即从母脏传来的邪气(见《难经·五十难》)。
见穴位磁疗法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指阴囊部肿硬。多见于小儿。宜外用地黄散(干地龙研末)生薄荷汁调涂。《婴童百问》:“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参见脱囊、阴肿、疝气条。
指骨髓。《灵枢·五癃津液别》:“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痠。”
脚气病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脚气病诸候》。由风湿毒气,搏于肾经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夫脚气肿满者,由风毒气搏于肾经。肾主于水,今为邪所搏,则经络壅涩,不能宣通水液,……致水气壅溢腑脏,浸渍皮
病证名。指感暑湿阻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暑湿腹痛之症,热令当权,忽尔腹中作痛,肠中作响,痛泻交作。此暑湿霍乱之类也。”多因夏令暑湿之邪,与肠胃水谷,互相混杂,暑热不得发越,食气不得运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