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牙床骨

下牙床骨

即下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下颌齿。

猜你喜欢

  • 盘肠痈

    病名。①见《张氏医通》卷七。指肠痈化脓后,脓汁从脐部溢出者。②清抄本《外科或问》:“此因脏腑积热归大小肠,或因食死畜肉发毒于左腹肠下,初觉红肿如粟,渐大如杯盘。”治法:以活命饮加柴胡胜金丹。

  • 大楗骨

    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即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

  • 脱壳

    病证名。《验方新编·小儿科杂治》,周身脱皮“因生时触风,满身皮屑脱下,一层又一层,名曰脱壳。若作丹毒、火疹治之则误矣。”宜用木通、藿香、黄芩、麦冬,加灯草煎服。

  • 眚(shěng 省)

    ①灾害。《素问·五运行大论》:“其眚为陨。”②眼睛生翳。宋·范成大《晚步宣华旧苑》诗:“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

  • 五癃津液别

    《灵枢经》篇名。论述水谷所化之津液各走其道,分而为溺、为汗、为泣、为唾、为髓,是为津液之五别。津液五别之道失常,癃闭而不通,则为水胀之病,故名。

  • 产后口噤

    病证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口噤,由血气虚,而风邪乘于手三阳经也。盖手三阳之筋,循结于颌,得风冷则筋急,故致口噤。”治以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如恶寒发热,乃属气血虚甚之极,方用十

  • 李洞元

    【生卒】:公元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齐东野语》记述: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李以针刺催产获效。

  • 十二剂

    方剂的功用分类法之一。出《本草衍义》。即在十剂的基础上加寒剂、热剂。参见十剂条。

  • 血寒月经过少

    病证名。属月经过少症型之一。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生,化气生血功能不足,冲任血少所致。症见经期血量过少,色淡或黯,质稀,形寒畏冷,小腹冷痛,喜得温热等。治宜温经养血。方用大营煎(《景岳全书》:“当归、熟

  •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