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证治准绳·喘》。指外感病邪,胃热上壅的气喘。《赤水玄珠·喘门》:“胃喘则身热而烦。经云,胃为气逆。又云,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又云,阳明厥则喘而
【介绍】:见沈明宗条。
指水邪犯肺,出现喘逆症状。《素问·脉解篇》:“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病名。即趼子。见该条。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间接灸之一。取厚3毫米左右的生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待病人觉痛,将姜片略略提起,稍停放下再灸,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止,适用于一般虚寒病症。如果在艾绒中掺入少量麝香,再隔姜灸之,
病名。野葛系钩吻的古籍别名。即钩吻中毒。详该条。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撰《崔氏食经》4卷。《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多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