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阐述九宫的方位和八风的区别及其导致的病变,故名。根据斗星的运行规律,确立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日期,以及中央和四正、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神门,见该条。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白附子之药材名,详该条。
耳前曲周部以下的头发。禾髎穴在此发尖处。《素问·气府论》:“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锐发下各一。”
方书名。6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汇编而成。卷1内科;卷2外科;卷3幼科;卷4痉科;卷5女科;卷6伤科。各卷又分病列方。作者选辑多
灸法名。即非化脓灸,见该条。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病名。指疟疾发于三阴经者。①即三日疟,详见该条。②指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之三日疟。《类证治裁·阴疟》:“三阴疟多发在处暑后,冬至前,发愈晚者去亦迟,以气令收肃故也。其发时也不定,有前间一日,忽间二日发
病证名。囟填、囟陷的合称。《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囟肿为热,以黄柏膏涂足心涌泉穴;陷则为冷,以半夏涂手心妙。”详囟填、囟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