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膀胱痹。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症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宜温通。
病证名。即初生不啼。《济阴纲目·保婴经验方》:“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详闷气生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溽暑将退伏而潜处也。”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病名。见《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下。此症因感受风热,或劳力,或饮酒厚味,或郁怒而生。症见喉下及腮下俱肿,舌卷硬顶上腭;咽喉肿痛难咽,或身发寒热。舌苔厚,脉数等。治宜疏风解毒,消肿利咽。可选用三黄凉膈散加荆
证名。黄乔岳《眼科全集》:“此症因肝虚,故受克而泪横溢出,点滴如梅花碎地之状。”参见流泪症条。
见《本草推陈》。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丹溪心法》卷三方。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或牛乳)、藕汁、生地汁、生姜汁、蜂蜜。搅拌成膏,开水送服。治消渴。
证名。手足逆冷的别称。又称四逆、手足厥冷。《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支,故四肢逆冷也。”伤寒少阴病常见本症。治宜温阳散寒益气等法。
经穴名。代号KI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高曲。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2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1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1寸,旁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