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上的今天>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在88年前的今天,1937年11月1日(农历1937年9月29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长沙临大,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长沙的临时性大学。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随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师生们于是在1938年2月搬迁入云南,同年4月,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址现为云南师范大学。1938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抗战胜利后,三校复员返回平、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师范学院留昆续办,即现今的云南师范大学。

在滇期间,于1938年春建立分校。于1940年8月设叙永分校。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复校后,师范学院留云南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与西南联大一路之隔的云南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在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的主持下也聚集了大批学者,如严济慈、彭桓武等。一些知名学者在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两校兼职;许多活动也由两校师生共同参加。

西南联大师生中后来出了至少7位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云南昆明,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及私立南开大学共同组成的一所大学。校务由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共同管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