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王珪2生平

王珪2生平介绍

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河东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贞观年间,征召回朝,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礼部尚书、魏王老师,封永宁郡公。贞观十三年,病逝,追赠吏部尚书,予谥号为懿。>>查看王珪2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593年(开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仁寿四年(604年),王頍随汉王杨谅起兵反对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应当连坐。他逃到终南山中,隐居十余年。

投奔唐朝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关中,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进封唐王,册长子李建成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录李纲的举荐,出任世子府谘议参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后改任太子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

累职拜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6] 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以礼改葬,王珪与魏征等原东宫属官一同前去送葬。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群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汉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够传国久远,就是因任用贤臣之故。我虽然不算圣明,也希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使天下安定。”王珪进言道:“陛下若能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必竭尽心力。”唐太宗遂准许谏官同宰相一同入宫议政。当时,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赐爵永宁县男。同年八月,王珪请侍中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递密奏。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贞观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并进爵永宁郡公。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为侍中。

教导魏王
  贞观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禁中密语,被贬为同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并命他参与修定《五礼》。

  贞观十一年(637年),王珪兼任魏王老师,负责教导魏王李泰。他以老师自居,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礼。当时,李泰请教忠孝之事,王珪道:“皇帝是你的君主,侍奉他要竭尽忠诚;皇帝又是你的父亲,侍奉他要竭尽孝心。尽忠尽孝可以树立自己,可以成就美名。汉东平王刘苍曾说:‘为善最乐’,希望你记住这话。”唐太宗得知后,高兴地道:“李泰可以不犯过失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员遇见亲王都要下车行礼,这不符合礼仪。”唐太宗不高兴的道:“你们为彰显尊贵,便轻视皇子吗?”王珪与魏征极力劝谏,唐太宗遂听从王珪的建议,削减诸王权势。

病逝
  639年(贞观十三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儿南平公主(王珪儿媳)前去探视,又命民部尚书唐俭为他调理药剂饮食。不久,王珪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太宗素服举哀,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赠他为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

轶事典故

结交房杜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与房玄龄、杜如晦交好。一次,母亲李氏道:“你将来定会显贵,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人备办酒食,并对王珪道:“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与他们交往,将来必定显贵。”

谏出美人
  庐江王李瑗谋反被杀后,其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么还问对错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唐太宗醒悟,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臣不负君
  太常少卿祖孝孙奉命教授宫人音乐,不称太宗心意,受到责怪。王珪与温彦博谏道:“孝孙乃是高雅之士,您让他去教宫女,进而又责怪于他,臣认为与礼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将你们视为心腹,你们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上,难道是为祖孝孙说情吗?”温彦博急忙谢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责怪我,难道我现在说的话含有私心吗!这是陛下有负于我,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太宗默然。

品评宰相
  王珪拜相后,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道:“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珪答道:“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心竭力无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为将,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以谏诤为己任,希望皇帝跟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我与他们相比,倒是略有长处。”太宗深表赞同,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

公主下拜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见公婆之礼。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后,王珪道:“如今皇帝圣明,行为举止都遵循礼制。我接受公主拜见,不是为自身荣耀,而是要显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于上,让公主行拜礼。从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妇礼。

墓葬纪念

  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王珪墓在万年县(在今陕西西安)南四十五里。

家庭成员

祖父:王僧辨,出仕南梁,官至太尉、尚书令。

父亲:王顗,出仕北齐,官至乐陵郡太守。

儿子:王崇基,官至主爵郎中,袭封永宁郡公。

儿子:王敬直,娶唐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封南城县男。

后世地位

780年(建中元年),王珪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为上等。

848年(大中二年),王珪与戴胄、岑文本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图像凌烟阁。

猜你喜欢

  • 神迥

    神迥(566~630)唐代僧。冯翊(陕西)临晋人,俗姓田。聪慧绝伦,博通经典,年少出家。住京师大庄严寺,常于春夏之间云游山林,精进修业,致力于大乘教说之布衍,好嘲笑当代世人之重视武功,而努力于老庄、诗、史等文学研究,人皆敬畏,号大论主。大业十年(614)入禅定寺。后应诏入鸿胪寺,教化三韩(新罗、高句丽、百济)之外国留学生及诸方之士。贞观三年(629)入蜀,从事道俗之宣化。贞观四年示寂于法聚寺,世寿六十五。(续高僧传卷十三)

  • 百龄

    百龄(1748—1816)清汉军正黄旗人,张氏,字菊溪。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素有才名。乾隆末官至御史。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掌院阿桂重之,曰:“公辅器也!”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顺天府丞。百龄负才自守,不干进,邅回闲职十馀年。仁宗亲政后,始加拔擢。

  • 祝泉

    (1702—1759)浙江海宁人,初名游龙,字贻孙,号人斋。乾隆元年举人。私淑张履祥之学,因取其《备忘录》增删之为《淑艾录》。又分类掇取朱熹语为《下学编》。

  • 周端臣

    周端臣,宋词人。字彦良,号葵窗。建业(今南京)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
    周端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顾德辉

    顾德辉(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家富,轻财善结纳宾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元臣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正岩

    字豁堂,浙江仁和人。著有《同凡草》。

  • 徐安贞

    徐安贞,(698年7月10日–784年8月12日),初名楚璧,字子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人。唐朝进士,检校工部尚书,中书侍郎(中书令缺,同宰相职)。尤善五言诗。卒后葬于平江县三墩乡徐家坊,墓今犹存,为岳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胡榘

    胡榘(1164-1224),江西庐陵人,宋抗金名臣胡铨之孙。淳熙十四年(1187),24岁的胡榘以监庆元比较务摄任(暂代)象山县令,监比较务是州衙监管各县酒务(当时酒类属国家专买)的职事官员。淳熙十五年,李孟传就任象山令,胡榘去职。可就在十四年秋,胡榘到象邑之西山(西谷)赏丹桂,赞叹之余,引发诗兴,写了一首《咏丹桂》,在宽阔的联想和想像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丹桂的风采。“象山县令诗咏象山花”成了一时传闻,此诗也不胫而走,被广泛传抄。

  • 王娇红

    生卒年不详,元代人。居蜀。与表兄申纯订生死之盟,不久其父迫其另嫁,其悲愤成疾,终卒。申闻之亦绝食而死。两家遂合葬之。其诗词情感幽抑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