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徐彦若生平

徐彦若生平介绍

徐彦若(?-901年),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被拜为宰相。后累进司空、太保,兼任门下侍郎,封齐国公。光化三年(900年),徐彦若以使相出镇广州,担任清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病逝于广州。>>查看徐彦若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期事迹

  徐彦若是咸通十二年(872年)进士,累迁至尚书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文德元年(888年),唐昭宗继位,任命徐彦若为御史中丞,后又改任吏部侍郎。

初任宰辅

  大顺二年(891年),宰相张浚因讨伐太原兵败,被罢去相位。徐彦若改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又升任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书。

  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改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武定节度使,任命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不肯奉诏,联合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击败护送徐彦若就任的三万禁军,兵逼长安。唐昭宗只得任命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召回徐彦若,改任为御史大夫。

再登相位

  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又升任尚书左仆射,并监修国史。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与王行瑜再次兵逼长安,唐昭宗与宰相崔昭纬、徐彦若、王抟逃往石门镇。十二月,唐昭宗返回长安。徐彦若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进封齐国公,并加弘文馆大学士,获赐“扶危匡国致理功臣”勋号。

  乾宁三年(896年),唐昭宗在李茂贞的逼迫下,再次离京出逃,前往华州,并任命徐彦若为大明宫留守,兼京畿安抚制置使。唐昭宗回京后,徐彦若进位太保,兼任门下侍郎。

出镇岭南

  光化三年(900年),宰相崔胤专权,对官位在自己之上的徐彦若非常憎恶。徐彦若便请求引退,欲接替薛王李知柔出镇广州。朝廷遂任命徐彦若为清海军节度使,并保留同平章事的职务。

  天复元年十二月(902年1月),徐彦若在广州病逝,并推荐行军司马刘隐为清海军留后。

轶事典故

  荆南节度使成汭曾向朝廷索要被雷满占据的澧州、朗州,但未获批准,心中非常怨恨。后来,徐彦若路过荆南,成汭设宴款待,并提及此事。徐彦若道:“令公雄踞一方,以齐桓晋文自比,却不能平定区区一个雷满,还要怨恨朝廷吗?”成汭大惭。

家庭成员

六世祖:徐有功,官至秋官侍郎。

曾祖:徐宰,进士出身,官至大理评事。

祖父:徐陶,进士出身。

父亲:徐商,进士出身,官至同平章事。

兄弟:徐仁嗣、徐仁矩、徐仁范、徐仁勖。

儿子:徐绾,官至兵部郎中。

猜你喜欢

  • 高骈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 王嘉

    十六国时陇西安阳人,字子年。貌丑,语滑稽。喜谈神仙怪异。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与高僧道安过从。隐居终南山,弟子数百人。苻坚累征不起。传说言未来之事,皆验。后为姚苌所杀。有《牵三歌谶》及《拾遗记》。

  • 崔季卿

    生卒年不详。恒州井陉(今河北井陉)人。大历诗人崔峒之从孙,约宪宗至文宗时人,曾游洞庭。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八。《全唐诗》存诗1首。

  • 姚察

    (533—606)隋吴兴武康人,字伯审。姚僧垣子。勤于学业,闻见渊博,为时人所推重。初仕南朝梁。陈宣帝太建初为通直散骑常侍。聘于北周,时沛国刘臻以《汉书》疑事十余条,往访求教。察皆引经据为之剖晰。刘臻以为名下定无虚士。使还,为陈宣帝、后主两朝所重,累迁吏部尚书。陈亡入隋,诏授秘书丞,袭父北绛郡公。诏撰梁、陈二代史。炀帝大业二年所撰史书未毕功,将卒,戒子思廉续成之。

  • 于仲文

    隋河南洛阳人,字次武。于顗弟。少好学不倦。及长,时称名公子。北周时累迁至河南道行军总管。从讨尉迟迥,以谋俘迥将席毗罗,河南平。入隋,以坐叔于翼事下狱,上书陈辩,得释。明年拜行军元帅统十二总管以击突厥。突厥见其军严整,不战而退。时尚书省文簿繁杂,吏多奸险,帝乃令仲文勘省中事,发擿甚多。又决渭河开漕渠以运粮。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参掌文武选事。后以辽东之役无功,系狱忧恚而病,困笃方出之,卒于家。

  • 李溥

    李溥,河南人。初为三司小吏,阴狡多智数。时天下新定,太宗厉精政事,尝论及财赋,欲有所更革,引三司吏二十七人对便殿,问以职事。

  • 庄元植

    庄元植,字叔侯,震泽人。诸生。有《澄观斋诗》。

  • 陆玠

    (540—576)南朝陈吴郡人,字润玉。好学能属文。举秀才,对策高第。袁枢荐诸文帝,超授衡阳王文学,直天保殿学士。陈宣帝太建初,为长沙王记室。陈叔宝(后主)在东宫,征为管记,除中舍人。后以疾失明还乡。有集。

  • 崔骃

    崔骃(?—公元92年),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3岁便精通《诗》、《易》、《春秋》。崔骃博学多才,精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章帝时,他写了《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视。窦太后当政时,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窦宪横暴骄恣,他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便让他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归家园,后病逝。

  • 褚人获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张潮、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