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李延年生平

李延年生平介绍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生年不详。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喜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宫,称李夫人。后因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刘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宠幸,“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李夫人去世后,爱弛,太初年间,因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灭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查看李延年的诗词古文

生平

  李延年,男,生年不详,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去世。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在宫里主管皇帝的猎犬的地方做事,其“性知音,善歌舞”,按《汉书》说法,在李夫人得宠前,他的歌声便颇受武帝喜爱,而按《史记》的说法,李延年是李夫人得宠后才引起汉武帝的注意。但可以明确的是,李延年的妹妹受封为夫人后,李延年荣宠一时,被封为乐府协律督尉,“佩两千石印授,而与上卧起”。后其妹病去,逐渐爱驰,因其弟李季奸乱后宫所连,被族。征和三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李家又一次被族诛,尽灭。

  一时荣宠

  李夫人由平阳公主引荐给武帝。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 《汉书》记载,元封年间(前110年—前105年),李延年在武帝前演唱《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完后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说:“延年有女弟(女弟即妹妹)”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平阳公主说这位佳人就是延年的妹妹,于是武帝便召见延年的妹妹,果真“妙丽善舞”,其妹因此歌得幸,后来被武帝立为夫人,李夫人所生之子便是昌邑哀王(刘髆)。因其妹受宠,李延年被封做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每年二千石的俸禄,与上卧起。荣宠一时。

  家族尽灭

  《史记》记载“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久之,浸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号协律。协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李夫人早卒,李家渐渐失宠,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族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

  当时其兄李广利正在攻打大宛未归,未受李季牵连。但李广利第一次出征没有粮草无功而返,汉武帝令其不得入玉门关,第二年重整装备攻下大宛,太初四年归来后被武帝封为海西侯。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被人告发,汉武帝勃然大怒,腰斩刘屈髦,刘妻枭首于市,族尽李广利家族。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被杀。

  就这样,李家被族两次,尽灭。

音乐贡献

  李延年不但善歌,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 刘胥

    (—前540西汉宗室。武帝第五子。元狩六年立为广陵王。好倡乐逸游,力能扛鼎,空手能搏猛兽。动作无法度。以不得为汉嗣,使女巫下神祝诅。宣帝即位,继续使女巫祝诅害帝。五凤四年事发自杀。谥厉。

  • 黄孝迈

    黄孝迈(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德夫,号雪舟。有人说他“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侪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过)、孙季蕃(惟信)之垒”,“其清丽,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不能加其绵密。”有《雪舟长短句》。存词4首。

  • 周良翰

    周良翰,字定安,号玉山。陕西蓝田县城周家巷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十六年(1659)进士。由于他治密政声远闻,内议迁升,时遇继母丧,丁忧归里。服满考选内阁中书未仕。居乡20余年,每日教诸生读书,治学严谨,受业者多有登科。曾纂修县志,邑人皆称先生而不呼名字。

  • 张淮

    张淮,字景禹,号治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进士。历官台州知府。事见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一〇。

  • 郑以伟

    郑以伟(?—1633)字子器,号方水,江西上饶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检讨,累迁少詹事。泰昌元年(1620),官礼部右侍郎。天启间,官礼部左侍郎协理詹事府,崇祯二年(1629),召拜礼部尚书。五年,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其文章奥博,著有《灵山藏集》、《互泥集》。

  • 陈阳至

    阳至,字子善,天锡长子。举贤良,累官汀州知事。

  • 祝哲

    祝哲,字明甫,秀水人。乾隆庚辰举人。有《西涧诗钞》。

  • 王肃

    (464—501)北魏琅邪临沂人,字恭懿。王导后人。仕南齐为秘书丞。孝文帝太和十七年,父兄为齐武帝所杀,乃奔魏。在魏甚得孝文帝器重,授大将军长史。以破齐将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孝文帝死,受遗命为尚书令,依江南制度定九品官制。宣武帝时,累封昌国县侯,官至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扬州刺史。卒谥宣简。

  • 陈理

    陈理,字子文。饶平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授德兴教谕,升浦城知县。以病告归,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张正元

    张正元(1801--1856),字乃起,号贞甫,清代屏南县漈头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联捷中式文进士,为屏南分治后第一位中式文进士,与叔张方车(中举后改名张方矩)被时人誉为“一门两进士”、“叔侄同进士”,漈头村成为屏南四大书乡之首。著有“万青堂”时文行世,晚年尤好吟咏,其为诗专主性灵,惜失燹之后,遗稿散失,今其所存者仅什之二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