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张子容生平

张子容生平介绍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查看张子容的诗词古文

生平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朋友,彼此之间常有唱和,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诗作,如《除夜乐城逢孟浩然》、《送孟浩然归襄阳二首》等。

  孟浩然到温州,游江心孤屿,并写下了一首温州人民所最喜爱而经常传诵的诗篇:《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曰:逆旅相逢处,江村日幕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孟浩然此次来永嘉(即今温州市),主要是去乐成(今乐清市)访问他的同窗好友张子容。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他俩在青年时就“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倡答颇多。”开元元年(713),张子容去长安应试,临行前,孟浩然赠他一首诗,诗的开头两句是:“夕山照灭,送客出柴门。”可见他们当时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所谓的隐居,实际上原是闭门苦读,待机仕进而已。张子容考取进士后,被分发到江苏武进任县尉。数年之后,因事被谪迁到当时比较贫瘠的荒远的乐成来。这次孟浩然来永嘉是开元十三年(725),岁次乙丑,孟浩然正三十七岁,他与张子容分别已十三年了。

  当张子容得知孟浩然来访的消息后,马上赶到上浦馆去迎候他(上浦馆属乐成县,离永嘉郡城约70里),正如孟浩然在诗中所叙述的,“逆施相逢处,江村日暮时。”这首诗,八句四段,段与段之间句意跳跃较大,但全诗一气呵成,气贯意识足,确是佳构。 诗的首联两句,首先交代了这次两人会晤的时间——当天日暮之时;地点——江村(上浦馆)逆旅之中。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就可以把读者带进了诗的意境,引起读者翩翩联想。

  颔联:“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则是他俩当日游览江心孤屿情景的如实记叙。

  当时的孤屿是十分荒凉的,岛上几乎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建筑物,更谈不上什么茶楼酒馆了。他俩游览孤屿的目的,主要是去领略周围群山的景色,同时借以追寻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游踪屐迹。

  颈联“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是指张子容所在乐成官舍,僻处海滨,人烟荒凉。《述异记》云:“鲛人水居如鱼”。“鲛室”,鲛入水居之室,用以喻海域。“夷”,原指夷狄。“岛夷”,指远离中原的荒岛野居之民。

  尾联“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失路”者,不得志也,孟浩然为自己才华正茂的同窗好友,被谪迁至远离故乡而且是如此荒僻的乐成,深表同情和惋叹。

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即景抒情,情融于景,正像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评论的,孟浩然的诗“遇景入36咏,不拘奇挟异”,真令人赞赏不置。

孟浩然与张子容畅游了江心孤屿之后,便同去乐成。这年的除夕,孟浩然就是在乐成张子容的官邸度过的。孟浩然与张子容,既有同乡之谊,又是通家之好,更加两人年青时曾同隐鹿门山,晨夕相处,亲密无间,此次孟浩然专程远道来访,张子容当然热情接待。除夕之夜,张子容的官邸,灯火辉煌,画烛高烧,筵备珍馐,酒斟柏叶。他们一边品尝着新酿的柏叶酒,一边畅叙着别后离情,当时内心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席间还有卢氏歌女演唱《梅花》古曲,她的婉转歌喉,更增添了两位诗人的兴会。即正是“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尊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非是竞豪华。”(张子容《除夕乐成逢孟浩然》)

  孟浩然更是诗兴勃发,对酒当歌,即席写了两篇热情洋溢的五言律诗。他的《除夕夜乐成逢张少府》诗云: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能复几,一别十余春。他的另一首《岁除夜会乐成张少府宅》诗: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写得更为情真意切,把除夕之夜欢乐宴饮的场景,描述得如绘如画。

  出正之后不久,或者是由于旅途劳顿,或者是病酒之故,孟浩然就生起病来了。连日来长卧病榻,无聊中不免想起了故乡亲人,由于思亲从而萌发了怀乡之念。诗,是诗人的心声,在病榻上孟浩然握笔写了一首排律,题曰:《初年乐成馆中卧疾怀归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思亲怀乡之情。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归欤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由于孟浩然怀旧意切,张子容也不便强留。待到孟浩然病体痊愈之后,替他整理了行装,准备了船只,临行前还赠他二首律诗,其中一首首尾四句是;“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把两人当时的心境表露无遗。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永嘉别张子容》以回赠,诗曰:旧国余归楚,新年于北征。挂帆愁海路,分手恋朋情。日夕故园意,订洲青草生。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

猜你喜欢

  • 刘洎

    刘洎(?-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任太子左庶子。贞观十九年十二月(646年1月),刘洎因与褚遂良不和,遭到褚遂良诬陷,被赐死。武则天时得以平反。

  • 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 亢文苑

    亢文苑,生平、里籍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从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飘零异乡,落拓不遇,穷愁困厄,因壮志难酬而怀着满腔悲愤。对小人得志、贤才受压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不满,并具有穷且益坚、经时济世的宏图和信念。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 性空

    中唐时禅僧。嗣百丈怀海。后住潭州石霜山。《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魏澹

    隋钜鹿曲阳人,字彦深。博览经史,好学,善属文。初仕北齐为中书舍人,与修国史。入北周为纳言中士。隋文帝受禅,除太子舍人,迁著作郎。令注《庾信集》,撰《笑苑》等。后以魏收所撰《魏书》褒贬失实,平绘《中兴书》事不伦序,乃诏澹别成《魏史》,时称其善。有文集二十卷。

  • 詹同

    徽州府婺源人,初名书,字同文。元末以茂才异等举,除郴州学正。陈友谅用为翰林学士承旨。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官至吏部尚书兼学士承旨,与宋濂等修《日历》,为总裁官。书成,致仕。卒谥文敏。有《天衢吟啸集》、《海岳涓埃集》。

  • 萧淳

    萧淳,汉相萧何的后代,幼贫流亡秣陵,为秣陵王太子门客,见太子以英俊貌美之士做骑从,误以为太子好男色,乃装做妇人勾之。事觉,太子大怒,派门客储宾申斥。萧淳乃逃之,嫉恨。三年后反,以巫蛊之术欲加害已成为秣陵王的太子。为秣陵王弟广陵王所觉。萧淳反诬两王造反,汉廷尉署廷尉欲逮两王,适时廷尉丞乃储宾岳父宗室刘经,赏识秣陵王之风,乃具本参奏为其平反。查实后,乃凌迟萧淳,族灭。

  • 冯惟健

    冯惟健,(1501——1553),字汝强,改汝至,号冶泉,又号陂门明中期著名文士,临朐人。冯裕长子。军人出身,始终未登身仕途。善为词章。著有《陂门山人文集》,收入《五大夫集》。

  •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